摘自:2014.03.15阜新日报 记者:焦雪
在常人看来,没有双手,日常生活都难以自理,但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务欢池镇马尔侵村就有一个与生活抗争、自强不息的小姑娘,她的名字叫韩丹。她5岁时失去双臂,经过顽强的努力,她能用双脚择菜、吃饭、洗脸、梳头、刷牙、写字、画画等。2000年9月《阜新日报·周末》的记者发现韩丹这位与多舛命运抗争的少年典型后,经过深入采访写出了题为《爱是永远不落的星辰》的报道,并发表在《阜新日报·周末》。后来,韩丹经过不断的努力,从阜蒙县的小山村走出,走进辽宁省残奥队。她克服诸多困难学习游泳,成为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的游泳冠军。成为冠军后,她的故事还在继续,现在的她是北京“我的梦”残疾人艺术团的一员,并走上艺术团组织者岗位。
她从小山村走向外面的世界
2014 年 3 月 10 日,当记者看到2000年9月16日《阜新日报·周末》发表的文章《爱是永远不落的星辰》的时候,内心迸发出一个想法,韩丹现在过得怎么样?时隔14年,她的生活是否也有所改变?
幸运的是,几经辗转,记者联系上了韩丹。韩丹今28岁,已经长成美丽端庄的大姑娘了。
电话里,记者问她,这些年是怎么过的?韩丹的记忆中有甜蜜也有苦涩。2002年,韩丹初中毕业了,市残联找到她,认为她的身材很适合搞体育项目,希望她能够练习田径,代表阜新参加第九届省运会残疾人赛组的比赛。短短一个多月的训练,韩丹居然获得了女子100米第一名。比赛结束后,所有获得第一的运动员都有机会进省队,刚开始她不想去,只想专心学习,在接到省队打来的无数个电话之后,母亲郝艳华最终决定让女儿走体育这条路 试试。当时与韩丹一起去了很多运动 员,一辆大客车坐得满满当当,经过测试,最后却只有韩丹一个人被留下了。根据韩丹的残疾程度,省队给她定了游泳这项运动。就这样,她的游泳生涯开始了。
经过刻苦的训练,韩丹迎来了自己运动生涯最辉煌的一段时期。2005 年和 2006 年 她多次获得全国冠军。2006年的第十届省运会上她还打破女子50米仰泳的全国纪录,事实证明韩丹在游泳方面有着过人的天赋。
游泳冠军畅聊艺术人生
在2007年的残奥会选拔赛上,韩丹是呼声最高的选手。她以预赛第一的成绩顺利晋级 决赛,然而决赛中因为一次抢跳犯规被罚下,让韩丹与当年的残奥会擦肩而过。那是韩丹人生中最遗憾的一件事。
后来,韩丹的师兄“无臂蛙王”宫宝仁把她介绍到北京“让爱飞翔”艺术团。正在韩丹为自己的新工作忙碌的时候,阜新市残联给她打来电话,希望她能代表家乡,参加省运会。 韩丹欣然同意,回到家乡训练。此次省运会上,她参加了残疾人赛组中的三项比赛:女子组50米自由泳、50米仰泳和50米蝶泳。比赛中,韩丹以绝对的实力获得了女子组50米自由泳金牌和女子组50米仰泳金牌,在女子组50米蝶泳比赛中,韩丹获得了银牌。
2010年,韩丹退役后,宫宝仁又将她介绍到北京“我的梦”残疾人艺术团。“现在,我 在团里的身份是歌手,诗朗诵也是我的长项。”韩丹告诉记者,她一直很喜欢文艺,虽然身体残疾了,但残疾人也可以展现艺术美,那种残缺的美,更能够让观众从心里感受到一种震撼。
韩丹说,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观看过他们的表演,“习总书记观看了我们的表演后,很受触动,他说‘中国梦,我的梦。北京我的梦残疾人艺术团是残疾人的梦,你们通过自己多年的努力打造出特殊的文艺演出’,习总书记的鼓励让我们备受鼓舞 。”
韩丹还有一个梦想,就是如果有机会,她打算今年带着艺术团回阜新进行一次演出。
14年间,她收获了爱情与友情
2006 年秋,韩丹遇到了她的白马王子张浩。张浩是省残联餐厅的一名员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们相识。韩丹的坚强勇敢深深打动了这个小伙子,张浩的爱也让韩丹的生活变得多资多彩。韩丹说,他们已经相恋7年了。
在韩丹的朋友圈里,钱红艳是她最交心的朋友。那是在2007年,当时的韩丹正在云南 国家游泳训练基地,一个没有双腿的女孩进入了她的视线。她也是一名游泳队员,经常一个人坐在一个篮球上,不爱与人说话,韩丹主动去和她说话。有一次,韩丹找她逛街,可钱红艳对自己很自卑。韩丹多次开导她,终于让她走出了心里的阴影。她们两个朝夕相处,成了最好的朋友。
韩丹说:“她是我的手,我是她的腿。”2012年7月,韩丹与钱红艳两人受邀请到《鲁豫有约》节目的现场,讲述她们的感人故事。
结束对韩丹的采访,一种敬佩油然而生。凭借坚韧果敢的个性,韩丹的未来一定会更加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