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明:被炸伤后的21载时光

2014-03-10 12:00    来源:

[字体: ] 打印
  摘自:2014-3-8阜新日报 | 作者: 张新 王东元
  


  图为:2014年3月初,记者重访张立明(中)和他的父母。
  
  1993 年,《阜新日报·周末》刊登《不明爆炸物惹祸无辜两村童遭殃》一文,报道了小立明的不幸遭遇。在媒体的呼吁下,小立明引起了社会各界诸多好心人的关注,更有来自北京、香港的爱心人士向小立明伸出了援助之手……
  时隔21 年,当年的小立明已经长成了三十出头的小伙子,他的近况如何?带着人们的牵挂与祝福,记者来到了阜蒙县七家子镇,重访当年的受伤少年张立明。
  一个冬日,记者重访张立明
  汽车沿着颠簸曲折的山路跑了一个多小时路程,记者一行终于来到了曾经的十二台村(现已合并为七家子镇毛岭沟村),张立明的家就住在小村深处的一个小山坡上。
  这是一个充满乡村气息的普通小院。大门上贴着大红对联,两只毛驴卧在大门口,悠闲地甩着尾巴。院子很小,三间贴着白色瓷砖的平房,院子东侧的猪圈空着,西侧停放着一辆十分破旧的农用三轮车,十几只鸽子在院子里不时地飞起飞落。
  见到记者一行进院儿,张立明和他的父母热情地从屋里迎了出来——过去了21年,昔日瘦弱的重伤少年如今已经长成了大小伙子,朴实的脸上带着憨憨的笑容,右手带着手套,左手手指还可以看出当年炸伤后留下的残疾,虽然行动已经不用再拄着拐杖,但行走间依然可以看出脚步有些微跛。
  “右手和右腿是假肢,都是当年好心人帮我联系安装的。”对于自己的身体情况,已经35岁的张立明毫不避讳地说,“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已经习惯了。”
  张立明如今与父母及年过九旬的奶奶生活在一起,屋内只有几件老式的木制家具和一台旧电视机。张立明说,就在他出院回家之后不久,父亲张俊患上了股骨头坏死,行动不便,母亲也体弱多病,家中的生活依然十分贫困。“一家子‘老弱病残’,多亏了政府和好心人的帮助,我们才能走到今天……”张立明说。
  一篇报道,爱心涌向受伤少年
  回想起当年被炸伤时的那一幕,一家人依然心有余悸。“哪承想山坡上捡回的烂铁疙瘩能爆炸啊,立明的右胳膊和右腿当场炸断了,浑身是血,送往医院的路上,身上的两层棉被都洇透了……”张俊回忆说,当时为了保住孩子一条命,一家人四处筹借医疗费,能想的办法都想了,但对于当时巨额的医疗费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就在求助无门的时候,时任阜新日报周末编辑部主任的陈僖获悉了这一消息,在第一时间对小立明的遭遇进行了报道。
  报道一经刊出,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个山村少年的不幸遭遇也牵动了所有人的心—— 省级媒体的记者闻讯专程赶来进行了采访;来自省城和市内的捐款络绎不绝,港商刘国雄在捐款之后,专程来到小村看望张立明;“希望工程”决定为因给张立明治伤而辍学在家的张家姐妹提供助学金,帮助她们完成学业;残联部门也向他们伸出援手……爱心汇聚,小立明的治疗得以顺利进行,曾经一度被医生认为生命难保的重伤少年终于得救了。
  爱心一直在延续。在小立明出院后,残联部门帮着联系安装了假肢,资助他的生活;镇上也帮着解决了生活上的一些实际困难。“现在住的房子是2004年的时候政府资助盖的,家里的家具还有盖厢房用的木材都是好心人无偿送给我们的,太谢谢他们了……”母亲侯国荣眼含泪花说。
  一个信念,支撑走过二十年回想从受伤到现在的21 年,张立明不知道自己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但他只要想到那些好心人对他的帮助与鼓励,他就会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
  张立明说,在刚出院的时候,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坐在窗边看外面。每当看到小伙伴们背着书包从大门前经过,他都会无比羡慕地坐直身体看着他们的背影,直到他们走远。他多么希望有一天能够回到学校上学,可现实却是失去了一条腿和一只胳膊的他连走路都是问题。怎么样才能让自己站起来?小立明突然想起曾经看过村里秧歌队表演时踩的高跷。“在右腿上接上一截儿‘高跷’,我不就可以走了吗?”小立明兴奋地向父亲说了自己的想法,与父亲一起动手用木头做了一个“高跷”,在上面垫上棉垫,绑在了自己的右腿上。靠着这个粗糙的“高跷”,小立明终于站起来了! 接下来就是练习走路的艰难过程。刚刚绑上“高跷”的小立明很难保持身体平衡,经常走几步就会摔倒,可他总是咬着牙爬起来再接着走,再摔倒,再爬起,断腿处被磨破出血,结了血痂,没有两天又磨破,直到磨出茧……就这样,小立明终于又“学”会了走路,重新背起书包,一拐一拐的上学了。这样的生活一直持续到后来残联部门帮助他联系安装了假肢,张立明才不用再“踩着高跷”走路了。
  这些年里,张立明经历了人生的一次又一次磨难。由于干不了农活儿,他琢磨着做些小生意,还学会了开三轮车,起早贪黑到各村去收购蘑菇、杂粮等,赚钱贴补生活。但是由于本钱太少,再加上近两年的身体原因,他已经无法再像往常一样跑村串屯;而原本身体就不好的父亲张俊又患上股骨头坏死,基本上丧失了劳动能力;母亲侯国荣一直体弱多病,干不动重活儿……这对于张立明一家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尽管如此,张立明一家却从未放弃过希望,因为,曾经有那么多的好心人牵挂着这个家的命运,默默地帮助过他们。
  一份心愿,期盼明天会更好
  二十余年来,张立明一直保留着当年的那份报纸,至今记得那些好心人的名字,记得那些伸出援助之手的单位和部门,记得每一笔送到他手上的捐款数目……正是这些好心人的帮助与支持,激励着他自强、自立,鼓励他勇敢地面对新的生活,迎接新的挑战。
  又是新的一年,又是新的起点,张立明一家人也有新的企盼和愿望。
  ——父亲张俊盼着,自己的身体能再“坚持坚持”,多照顾几年这个家,多帮帮儿子立明。
  ——母亲侯国荣盼着,能给儿子娶个媳妇儿,这样如果有一天他们不在了,小两口儿还可以互相扶持,携手未来的日子。
  ——张立明盼着,能快点找到自己的致富之路,让为他操劳了一辈子的父母,也过上好日子。
  “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日子总有一天会好的!”张立明坚定地说。
网站地图

主办:阜新市人民政府

协办:阜新市残疾人联合会

阜新市残疾人联合会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