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静音的时候……

2015-11-13 12:00    来源:

[字体: ] 打印
  ——记生活中的强者毕寿柏
  
  摘自:2015.11.13阜新晚报 记者:陈力华
  
  当耳机音乐戛然而止,你会有怎样的反应?习惯听见世界的你,如果音乐忽然中断,想必满是惊诧与不安,可这些感觉其实充斥着失聪者沉默寂静的一生。本文主人公17岁时双耳失聪,之后的40多年里,他在痛苦的折磨中,经历了坎坷曲折,却一直在向身边的人传递着强者的信念——
  他,很普通,是普通的残疾人中的一分子。是什么原因触动了我想写写他呢?
  不久前,曾读过他写的一篇散文《活着,就是幸福》,朴实的语言,读来令人动容。与其他残疾人不同,他四肢健全,能说话,就是听不到世界上任何一种声音,就连自己的说话声,他都没有感觉。
  采访时,我试着捂紧了耳朵,想感受一下他的世界。然而,无济于事,身边各种声音依然从各个缝隙拐着弯钻进我的耳朵里。我只能从他期待的眼神里,猜想他的世界会是怎样的安静,是不是会安静得让人恐惧。
  我的采访只能用笔去提问,然后他用他自己听不见的声音来回答。
  在我无声的问询时,从他期待的眼神里,我似乎又看到,四十多年过去,他已经把恐惧赶走了。
  他,是毕寿柏。在平平凡凡的日子里,到处散发正能量的一个坚强的失聪者。
  十七岁有声世界戛然而止
  毕寿柏,出生在阜蒙县太平镇。他说,他的家乡出了一位名人,是著名作家玛拉沁夫。家乡的山水很具灵气,毕寿柏从小就天资聪颖,成绩优秀,品德高尚,爱好广泛,是当时小学中学时期的宣传队队长,乒乓球队队长,诗朗诵获得过第一名。他甜美的少年之声每天都会在教室中响起。但是,他做梦都想不到,他的有声世界定格在1974年的3月5日,当年,他17岁。
  那一天,和往常没什么两样。作为家中老大的毕寿柏,牵着毛驴去磨面。回来的路上,感觉浑身发冷,甚至哆嗦,驴缰绳如同铁棍子一样沉重,让他拿不起来。他以为自己感冒了,到了家便躺在炕上。等到第二天起床时,感觉头昏沉沉的,双脚刚落地,便一阵晕眩,跌倒在炕上。
  三天后,他睁开了眼睛。“我当时只看见母亲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而大家都张着嘴巴,可是我只能看到他们开张闭合的嘴,却什么也听不到。我冲母亲大喊,可是我连自己的声音都听不到。我再侧耳倾听,周围一片寂静,静极了,小鸡小鸭小狗都不出声了……突然间,我明白了什么,我用劲掏耳朵,再使劲掏耳朵,可都是徒劳的。我失聪了!”
  弟弟拿来纸笔,给他写这三天来发生的一切。原来,他晕倒的时候,已经高烧41.5°。当年由于缺医少药,买药看病还需开介绍信。因为他家成分不好,介绍信也没能开出来。当他终于被送进医院时,确诊为流脑,但为时已晚,医生已无力回天。
  晴天霹雳,17岁的他,从此再也听不见任何声响,世界对他静音了。
  这辈子人要活得有尊严
  听说他失聪后,学校所有的老师都哭了,为这个德才兼备的学生惋惜,为这个本来前途光明的学子痛心。
  年少的毕寿柏被迫辍学,离开了他挚爱的课堂。
  从此,他的世界好静啊,静得听不见自己的呼吸,听不见父母的呼唤。眼前的大千世界,只能无声流动,安静得可怕,安静得让他胆战心惊。站在大庭广众之下,让他深深感到一种别样的撕心裂肺的与世隔绝。
  失望,沮丧,徘徊,因为他痛苦,痛在不能上学读书,原本那样热爱学习的好学生,失去了学习的机会。
  泪水,哭泣,挣扎,因为他悲伤,悲在他无法与自己亲爱的妈妈沟通。妈妈不会写字,也不认字。每天,眼前的妈妈一个劲地说着,比划着,可他就是听不见。没办法,娘俩常常是抱头痛哭,泪水成河。
  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他想从这个世界消失,免得自己痛苦,免得让家人操心。而家人时刻小心地看着他,怕他出现意外。
  数次的徘徊,几度的思考,他最终明白,作为家中长子,他要好好地活下去,为这个家承担起责任来。他压制了自杀的念头,咬紧牙关,攥紧拳头。厄运造就的人格是坚忍,他开始接受自己,正视自己,开始了艰难的自学。
  这个有理想有抱负积极向上的人重又挺起了腰杆。病魔虽然对他无情,关闭了他的声音世界,可是他有眼睛,有双手,更有一颗求知欲极强的心。
  他说,我要活得有尊严,不能成为一个废人,不能让父母养活一辈子,要创造财富,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白天,他上山帮父母干活,任汗水湿透衣衫。晚上,他奋笔疾书,写啊,算啊。不到一年,聪明伶俐的他,硬是凭着一本字典,坚强的意志,学完了除英语外的高中所有课程。那一年,他是不甘心的,还在期望哪一天听力恢复,幻想着哪一天早晨,睁开眼睛,听到鸟鸣,听到母亲喊他上学的声音,听到校园朗朗读书声……
  可是,没有。
  他经常无奈地说,如果我不聋,我会是那个时代最好的大学生
  四十年他顽强自立拚生活
  奥斯特罗夫斯基曾经说过:我不愿腐朽,我愿燃烧。毕寿柏不是伟人,平凡得如同山上普通的一棵小草,可他却是人生世界里的一粒火种,这火种点燃了他对生活的热情,点燃了他的青春。
  他知道,自己是男子汉,必须在这无声的世界里闯出一条有声有色的生活之路。
  颇具艺术天赋的他,曾经画过玻璃画,开过电锯,做过几十年木工,开过超市,给人送货货,什么活都没有难住他。
  几年打拼,他不但娶妻生子,帮助弟弟妹妹上了大学,还一直伺候着父母。妻子苑德英是个温柔贤惠的健全人。她说,毕寿柏坚强的人格吸引了她,虽然和他在生活中只能用写字交流,但是嫁给他,觉得很幸福。她说,“这几十年里,他受了很多苦。几年前,妹妹家的女儿看到大舅在风雪里艰难地蹬着三轮车送货,因为没听力,停在马路上茫然四顾的样子,回家就哭了。”
  但是,他从来没把自己当成残疾人。无论生活怎么困苦,他都咬紧牙关挺过去,没向政府要过一分钱。甚至,几十年里,从来没向外人借过一分钱。凭借聪明和能干,毕寿柏从艰苦的农村来到县城打拼,并在县城买了楼房,供儿子大学毕业,娶上了漂亮的儿媳。现在他的日子,比正常人过得都舒心,都殷实。
  而善良的他,还经常接济贫困的朋友和亲友。妻子苑德英说,他心眼儿好,谁有难事都帮,而且特别孝顺。刚刚过去的重阳节那天,他们俩口子特意做了很多荞麦面的拨面条,为整个小区里的老年人每人送了一份。平时,家里都多多腌制各种咸菜、酸菜,分送小区里的居民。
  小区里没有人不认识他,好多人都吃过他家的菜。他们都说,毕寿柏可不是一般人儿。
  重提笔再圆文学梦
  人生有所追求,生活才会多彩。天资聪颖的毕寿柏,年轻时就有一个文学梦。在永恒的安静世界里,大量的阅读,为他打下了一定的文学功底。在书中,他是快乐的,幸福的。他对文字近乎痴迷,也正是因为文字,他有了与家人朋友沟通的工具。早在1984年,他的小说就曾在《阜新日报》刊发。之后几年,有数篇散文、诗歌在各类报纸杂志上发表。其中《张木匠拜师》、《买衬衫》、《打媳妇》等小小说都受到了读者好评。
  由于生活艰难,他又一度停笔。
  近几年,生活逐渐好起来,他又开始琢磨圆文学梦了。2014年,他创作的《活着,就是幸福》发表在《阜新文艺》和《阜新日报》上,再次激起了他的创作热情。
  最近,他的一篇非常耐读又有分量的小说《玛瑙情缘》,正在《蒙古贞日报》连载。他以家乡阜新玛瑙为载体,以凄美爱情为主线,把小说写得别有滋味。我市一位小说家曾这样评价说,他的小说故事性很强,创作很有潜力。
  为了不被时代抛弃,让自己的文学创作进步更快,他学会了用手机,用电脑,学会上网聊天、打字、排版、收发邮件、发电子稿。这让他的内心世界很充实。
  他说:“爱写作,是因为我愿意把内心深处的无声世界,无声的痛苦,还有无声的幸福,用文字表达出来。现在儿子成家立业,我的生活里就更该充溢文字的味道了。”
  他的一首《独白》诗里,这样写着:我愿意像茶/把苦涩留在心里/散发出来的却是清香。毕寿柏在他的无声世界里,完善着自己强者的人生,弹奏着奋斗不息的强音,这的确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苦茶浸出来的芬芳。
网站地图

主办:阜新市人民政府

协办:阜新市残疾人联合会

阜新市残疾人联合会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