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举残翅飞翔的梦

2013-07-08 12:00    来源:

[字体: ] 打印
  ———记阜新残疾人阳光艺术团里的“姜爸爸”(上篇)
  摘自:2013.7.8阜新日报 记者:朱琳
  
  【镜头】窗外,聆听,屋子里传出了类似争执的声音,两个男人为一首歌词的细节各抒己见。穿花间香径,扣虚掩门扉,记者置身平中棚改区最西端的一层居室。“没有姜老师,咱艺术团不能有今天!”窝在轮椅里的户主石国军抢着说。对面就是他口中的“姜老师”,被三十几个残疾孩子眷恋着的“ 姜爸爸”。“为了一首歌词的完美,争执是常有的……”7月4日,记者与姜超第一次见面。
  【回放】词曲作者、艺术总监、合唱指挥、伴奏乐手、心理医生……姜超在艺术团里的职务,几乎多过了他近30年职业生涯的总和,报酬却无一分。
  
  一次路遇,一次求助,命运的安排,在姜超与阳光艺术团之间完成了一场“从没想到过”的交汇。“孩子们的歌声没有那么婉转、舞姿也没有那么优美,却挣扎出一种呐喊向上的力量!”姜超61岁的生命里,“向上”同样是纵贯生命线的关键词,“我想,这也许就是一种缘分。”
  姜超,一位从采煤一线走来的“黑哥们”,被相熟之人赞为杂家。经历过同龄人共有记忆中的下乡与回城,23岁的他进入原阜矿集团东梁矿成了采煤工,后来又成为培训学校的教师,最后在工会就职,离开单位又当起了社区主任。无论从事着怎样劳累或琐碎的工作,姜超对音乐的热爱始终如一,现实生活以外,他默默用心构筑起供灵魂栖居的精神家园。自学乐理,拜师取经,他的词曲创作逐年精进,创作出的《采煤哥们最风流》、《我爱采煤郎》等多首歌唱大矿山、采煤工人的歌曲,歌声回响在百里矿区。
  在那次路遇阳光艺术团演出之时,姜超已经完成了职业生涯的最后谢幕。意外的情感撞击,震起了心底的阵阵涟漪。没过几天,曾听过他写社区歌曲的石国军恰好来求助。“那是2010 年的春天”,由因病导致双腿萎缩、上身僵直的石国军发起的阜新残疾人阳光艺术团刚刚组建,“有低保金维持基本生活,大家琢磨干些有意义的事儿,起初的难题是没有一个原创节目。”
  眼前晃动的歪歪斜斜的身影,这些身影给自己鞠下的深深一躬,让姜超动容。他当即应承下来,不出一个月,阜新残疾人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首歌——《残翅飞翔》。到现在,姜超专为残疾人潜心打磨出炉的歌曲已有近20首,最不容易的一首歌写了整仨月,“这首《只为来生》,表现了一名残疾女孩婉拒健全男孩爱情的故事,全是心灵独白,需要男女混唱。”
  艺术团现有成员三十余名,将阜新有才艺并愿意展示的残疾人汇聚一处,成员中有脑瘫、肢残、眼盲等残障人士。“残疾人情感细腻,他们也有出人意料的才干。”与《只为来生》一样,阳光艺术团的不少原创歌词都是出自成员之手,再经姜超润色谱曲而成。“每次作词者都写孩子们的名字,他们很珍视这份荣誉。”
  对姜超来说,写歌谱曲已是轻车熟路,把歌教给残疾孩子唱出来却不容易。“脑瘫孩子发音不标准,记忆力也受到影响,别人听几遍就会,他们是学会第二句忘了第一句,需要反复练习。”姜超耐心地一遍遍弹琴伴奏,指导孩子们反复练唱。
  不仅创作歌曲,姜超还负责艺术团里相声、舞蹈、三句半等各类节目的打磨与串联。在他与孩子们的共同努力下,曾为没有原创节目发愁的阳光艺术团,渐渐可以完整演出一台晚会。
  2012年初,阳光艺术团登上了百团汇演的舞台。在这个阜新民间文艺团体集中展示的最高舞台上,这些特殊演员的精彩表演引发轰动,选送的两个节目双双获奖。自那以后,阳光艺术团陆续开展社区、募捐、敬老院慰问等演出近20场。每次演出都像一次“长征”。作为团队里唯一健全的人,姜超既要将乐器装车卸车充当搬运工,又要搀扶行动不便的成员出来
  进去、上楼下楼做护工。
  每当《残翅飞翔》的美妙旋律响起,姜超就会忘了写歌、练唱、演出过程中的种种辛苦,只剩孩子们大声唱出的骄傲与幸福在耳边回荡——“风雨无情折断我翅膀,人间有爱温暖我心房,无声的世界里我听到百鸟儿歌唱……”
  【画外音】“通过阳光艺术团这个平台,残疾孩子们做起了有意义的事儿,收获了快乐,展现了自强。”在姜超看来,这个艺术团存在的另一种价值在于教化。“可以让正常人看到,我们残疾人都能做到这样,健全人理应做得更好!”请注意,姜超将“残疾人”前的主语定位为“我们”。不知不觉间,他已成了这个阳光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我们会一直走下去!
  
网站地图

主办:阜新市人民政府

协办:阜新市残疾人联合会

阜新市残疾人联合会

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