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018.5.30 阜新晚报 记者: 朱琳 那宁宁
“咋着的?太可惜了!”目光穿过唯一完好、堆满杂货的外接简易棚,瞧见内部相连、一片焦黑的房舍与院落,前来赶集添置农资顺道捎回几个花盆的同村农妇,立刻改口调转“买这些能不能便宜点儿”的话头。
在海州区韩家店镇民主村经营32年后,脑瘫小伙王亮家的店铺远近闻名,十里八乡的众多村民与他们一家彼此熟络。不过,如今这家人自己也叫不准这摊生意、这段缘分能否延续,同样模糊不清的,还有曾经看到希望的王亮的未来。一切,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而改变……
几十万的货品烧光了
5月26日,记者乘车经行煤城路西段,驶出平西再继续向西,15分钟左右进入民主村地界。王亮家的店铺紧贴这条公路南侧,民主大集所处场院入口东邻。
整个店铺仅有居北临街的一排低矮简易棚没有过火,而这也是目前勉强维系买卖的狭窄空间。“剩下的不多,先甩货吧。”尽管双眼密布血丝,但是王亮母亲顾不上歇息,琢磨趁着集日多卖些货。“屋里铁的家什也都烧变形了,卖不了。”
店铺主体是棚后3间平房,室内总体呈现黑色,从密集的货架、商品到周遭的墙面、棚顶无一例外,门窗均被焚毁,残存物件则是水壶、扳手、锅盖等金属制品。房后院子同样满目狼藉,高温烘烤变形的高大彩钢棚坍塌在地,占据大半面积,下方散落污损的煤气罐、电饭锅,以及无法辨识原貌的大堆器物残骸。
“脑子一团乱,账本也烧了,还算不清到底烧光了多少钱存货,本来里外都堆满,几十万得肯定有!”王亮母亲说,“现在一万块钱根本就进不了多少货,新运来十几万值钱的塑料制品、小家电啥的还没打封,全烧没了……”
令她庆幸的是,改租七八年的这户房子的房主并未过分责难。“但里外四五百平方米起码得给恢复原貌吧,院里搭棚我还花了3万块钱。”
32年的辛苦白费了
王亮的父母新婚不久,就被各自所在单位放了长假。为把日子过下去,俩人起早贪黑炸过麻花、卖过水果,最终还是王亮父亲前往沈阳试探背回的一摞花盆,帮助这家人觅得讨生活的合适出路。走街串巷贩卖不久,选址离家不远的民主村租房开店。
“开始借钱、贷款干,那滋味可不好受。”王亮母亲跟记者反复念叨。进货、摆货、卖货,摸爬滚打一晃32年,在她的主导支撑下,店铺业务范畴逐渐扩展,直至涵盖五金、建材、日杂等多个门类,常 备货品超过万种。“这两年才总算是走上了正轨,随卖随进货就够了,可这钱都压在货里,还根本没攒下钱呢。”
随着村民外迁数量增长,除集日以外,王亮家的店铺近年走了下坡路。5月8日16时许,惯常顾客稀疏的午后,王亮母亲依然枯坐店外。突然,“着火了”的刺耳尖叫从当日空荡的集市场院传来,“扭头一看,大火窜进院子了!”
“先烧了院门外的干草和树,接着点着院里靠门棚子里堆的货,想扔出去,可火太大,有两房高,第二回就靠不上前了,眼瞅火上房。”巨大打击导致王亮母亲至今精神恍惚,“忘了谁打的119,很快赶来八九台消防车。”
迅速到场,消防官兵随即展开扑救,高压水枪喷射的水柱有效控制住了火势,随后又将微小余火彻底消除。
一家人的希望破灭了
“这下子……全都……完了。”火灾过后,身形歪斜、肢体扭曲的王亮照常尽力协助母亲打理店铺,口齿不清、费力重复的却只剩这一句话。他坐在马扎上的父亲神情木讷,呆呆凝望店外街面的过往车辆。
“都说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可这孩子不一样!”在王亮母亲的盘算中,她将店铺登记独子名下,在丈夫患上脑血栓、小脑萎缩的境况中拼命苦干,就是为给王亮激励,也让他拥有自食其力过上比靠低保金更好生活的希望。
其实,本报读者对于王亮或许并不陌生。正是全赖母亲的行动与导引,7岁还靠人喂饭吃的他,16岁那年实现大小便自理,而后第一时间入读太平区启智学校并爱上绘画,练笔用过的废旧纸张塞满一间房,驾驶三轮车为自家店铺运货、出早市都帮忙。他曾拍卖百余画作给父亲治病,也曾捐赠精品加入义拍阵容,为我市弱势群体总计募集6万余元善款贡献个人力量,还想免费教画回报社会。
“刚熬出头就没了奔头,想再干也没钱进货,这可咋办?”母亲陷入愁苦,王亮心里更苦,他深知有这个店铺,才有全家的柴米油盐、父亲的维持药物、自己的笔墨纸张及代步工具。他更想早日接手店 铺,用自己挣的钱送给母亲一件礼物,火灾刚过恰逢又一个母亲节,但他感觉距离目标似乎更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