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017.11.27 阜新晚报 记者:李晓岑
在解放大街和八一路交叉口附近,孟庆波经营着一家盲人按摩院。从最初的学徒到自己开店,今年 36岁的小伙子已经入行10多年了。凭着10多年顽强打拼和刻苦钻研,孟庆波不但技艺精湛,还带出了一批学徒。
身残志坚,事业小有成就本身已属不易,而孟庆波又以莹莹之光照亮别人前行的路。交谈中,孟庆波言语不多,稳重诚恳,缓缓道来这一路的艰辛、苦涩、幸福和收获 ——
身患眼疾艰苦创业
“是不是上天在我眼前遮住了帘,忘了掀开……”
孟庆波是个80后,出生于阜蒙县旧庙镇的一个小村庄,上面有两个哥哥,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在孟庆波不到两岁的时候,家里人发现他和别的孩子有些不太一样,便到医院做了检查,检查结果犹如晴天霹雳:先天性视网膜色素变性。这就意味着孟庆波一 辈子都看不清东西。孟庆波的父母带他辗转全国,到处看病,花了不少钱,眼睛也不见好转。
到了上学年龄,孟庆波需要坐在第一排,离黑板很近很近,才能模模糊糊看懂上面的字,由于该病还携带夜盲症,晚上干脆真的就是“两眼一摸黑,啥也瞅不着”。就这样磕磕绊绊读完了小学六年级。之后,由于视力原因,孟庆波便辍学在家了。
渐渐长大的孟庆波不甘心自己成了一个“废人”。听从大哥的建议,2002年,他开始跟随一位师傅学习盲人按摩并在店里打工,每月有了1500元的收入。能够自食其力。这让孟庆波非常高兴,生活也有了底气和奔头。更让孟庆波感到幸福的是,在这里,他遇见了自己人生的另一半——善良美丽的安徽姑娘崔景侠。
那时,两人都在店里打工,日久天长的接触中,崔景侠觉得孟庆波人品可靠,做事踏实,身为健全人的她义无反顾地爱上了孟庆波,最终,两个相爱的人走到了一起。
孟庆波在打工的过程中,不断地观摩学习,萌生了一个想法:“何不自己开店?”凭借自己多年打工的收入和家人的帮助,2005年,孟庆波的盲人按摩店正式开业了。两个人没有房子,只能住在租来的店面,店就是家,家就是店。起初生意并不景气,孟庆波并不气馁,摸爬滚打几年后,客人渐渐多了起来,两个人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
如今,孟庆波和崔景侠不仅买了房子,店面也更加宽敞了。勤劳肯干、坚忍顽强的孟庆波眼睛虽然看不见,却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
自强不息 技艺精湛
不坐在记者旁边的孟庆波衣着干净得体,微笑的时候,脸上挂着两个酒窝,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他眼睛有缺陷。孟庆波平静地说,现在他的两只眼睛只有光感,即便近在咫尺,也看不清身边人的模样。
身为盲人,学习按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开始的时候,师傅手把手地教,孟庆波每天勤加练习,由于按摩是件力气活,一次下来,大约需要 40分钟,孟庆波的手指常常肿得伸不开,胳膊肘磨破皮更是常有的事。
按摩耗费体力,居住条件差,孟庆波没少吃苦遭罪。常言道,疼在儿身,痛在娘心。说到这些,孟庆波的母亲掩面而泣:“后来我才知道庆波打工的时候,床板子上只有薄薄的一层褥子,床底下返潮,褥子一拧都能挤出水来……”
回想起这些,孟庆波倒是十分平静:“在这样的一种身体条件下,只有肯吃苦,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后来,孟庆波在妻子崔景侠的支持下,买来许多关于按摩的书籍,爱人照着书念,他一遍一遍地记在心里,由于白天工作繁忙,两个人看书学习的时间多在半夜,有时看着、读着、记着,天就蒙蒙亮了,用这种方法,孟庆波“看”了厚厚一摞书。恰如一首歌里唱的:“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因为你是我的眼,世界就在我眼前。”
凭借钻劲、韧劲和爱人的支持,孟庆波的技术越来越精湛,有一些腰脱疼得走不了路的患者经过他的几次理疗,便能下地活动了,现在,省内越来越多腰间盘脱出、颈椎病患者慕名而来,还有很多人出于放松、保健等目的来到孟庆波店里做按摩。店里每天都有顾客20来人,孟庆波和妻子常常忙到“脚打后脑勺”。
即便繁忙如此,孟庆波始终没有忘记学习,学习推拿、按摩、中医理论等等。用他自己的话说,“医学发展很快,要跟得上形势!”
乐观向上,孜孜不倦,孟庆波一直在努力。
播撒阳光 关爱他人
坚强乐观的人不仅像一株向日葵,朝着阳光生长,还像发光的太阳,给予他人以光明和温暖。
孟庆波在按摩店生意越来越好的时候,仍不忘回报社会,帮助许多像他一样的残疾人。自 2008年开始,孟庆波就开始接收太平区残联推荐的残疾人,免费向他们传授按摩技术。
至今,孟庆波已经培训了一批又一批学员。他们当中一些人已经自己独立开店了。孙淑红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 46岁的孙淑红,从事按摩行业已经4年了,现在的她与4年前判若两人,每天迎来送往,笑容始终挂在脸上,日子过得也越来越红火。遥想4年前,孙淑红刚来孟庆波店里学习时,性格自闭、不爱说话,孟庆波夫妇苦口婆心地劝,做她的思想工作。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慢慢地,孙淑红开始跟着孟庆波学技术,进步飞快。现在,每月孙淑红已有了固定的收入,人也越来越阳光。每当说起这些,孙淑红十分激动:“我要感谢残联的同志,还要感谢孟庆波,他不仅教会了我谋生的技能,更挽救了我的人生!”
马丽红是一位肢体残疾人,近年来与女儿相依为命。孟庆波知道她的难处,经常帮助她,教她按摩的技术,现在马丽红不仅自己开了一家按摩院,而且还带领一些残疾人走出困境。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可孟庆波却从来没这么想过,他把技术无私地传授给他人,看到 “徒弟”们的生活有了改变,他比谁都高兴。
身残志不残,眼盲心不盲,孟庆波以乐观坚韧的性格成就自己,以善良热心的品质成就他人,残缺的身体里包裹的是一个纯洁高尚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