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阜新新闻网 作者:朱琳
9个月,300多万针,一块布、一包线,在残疾女子的巧手下化为神奇。将《红楼群芳图》铺在炕上,她更期待的是,尽快将之变现,贴补贫寒的家。然而她满怀希望反复拨打那部承诺回收的电话,可却再也无法打通……
●苦功
除生孩子以外,37岁的陈红梅完成了有生以来的第二个“大工程”。
铺在炕上的《红楼群芳图》是一幅十字绣作品,长2.8米,宽1.2米。其上是12名形态、样貌、衣着各异的古装仕女,有的下棋,有的弄扇,有的交谈。裙带飞扬的仕女们周遭,还有山石、花木、桌凳等景点,连缀画面浑然一体。
整幅作品不仅人物形象动人,色彩也十分艳丽光鲜。“一共用到了88种颜色的线,整整一大包。绣的也精细,背面看不出一根线头儿,好像是双面绣了。”从去年6月到今年3月,陈红梅每天都在为这幅十字绣倾尽全力,“我瘫在炕上,根本干不了啥,有了这活儿就是天天绣啊绣。白天只有吃饭时歇歇,晚上最少也要绣到半夜12点。”夏天热到淌汗,冬天冷到手抖,陈红梅手里的针线一天不停地上下翻飞。“慢慢感到指头疼,脖子疼,算是落下‘职业病’了。”虽然如此,大功告成那天,她还是笑了。
●上当
笑,是因为仿佛看到了拮据家境即将因一笔“巨款”而改善。
“甭管城里乡下,别人都拿绣十字绣当玩儿,我不是。”对于生活自理尚有困难的陈红梅来说,她没有那种闲情逸致,即使有,也一定不会“就像玩儿了命,9个月绣出正常得18个月才能完成的作品”。
陈红梅家住阜蒙县建设镇德一村,10 年前嫁到这里时,她走路已相当吃力,后来拄拐,再后来只能坐轮椅。“20岁那年查出脊髓里长了肿瘤,娘家、婆家都困难,一直没做手术,压迫到神经,导致瘫痪。”庄稼活干不了,外出打工更不敢想,在炕上挪蹭身子瞅着女儿长大是她的“工作”。
“听别人说绣成的十字绣能卖钱,我想试试。”去年初春,陈红梅买来小幅十字绣练了练手。“后来妹夫在市里一家十字绣店看到了卖价360元的《红楼群芳图》,店里人当时答应绣成回收,给7万块呢,可是现在……”记者面前,陈红梅又一次拨打已记不清打过多少次的那名“店里人”的手机,结果仍是“您拨打的电话已停机”。
●愿望
日前,记者走进村内居中陈红梅的家,夹杂在周围成片簇新平房里,其婆家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石头房更显老旧。
屋里没有像样的家具、家电,除了满炕200多只小鸡崽唧唧的叫声,伴随采访始终的,是春风拱动糟朽木窗框的嘎吱声。“我只能干这活儿,每年春天孵3拨小鸡崽儿,挣个1000多块钱。”陈红梅的丈夫身体瘦弱,“早晚接送孩子,3顿饭加地里活儿,他一天闲不着。”陈红梅一家的主要收入是低保金,日子过得紧巴巴。“绣好的十字绣不收了,真不甘心。”她说,妹夫代买来十字绣的那家店还在经营,“也打过电话,老板说绣成高价回收是当时店里售货员为赚提成编的,那人早不干了。”“那女售货员20多岁,知道我是残疾人,可还是骗了我。”陈红梅不想责怪谁,她的愿望是能有人买走她的《红楼群芳图》,为9岁女儿添件新衣,“给个料钱、工钱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