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76年,年轻的王艳华与朴实的齐文发喜结连理,生下二个女儿,大女儿齐晓红患有先天性小儿麻痹症,夫妻俩又生下二女儿齐小平,不幸的事发生在这样一个原本已蒙上一层阴影的家庭,这年七月,雨季来临时,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家中房屋成了危房,大女儿的病急需筹钱医治,生活的困难煎熬着二人的心……9月份,不幸再次降临到这个家庭,二女儿又患上了罕见的白血病,一朵含苞的花蕾就这样在父母悲凄的目光中一点点凋落。早年丧子的悲痛在两位老人的心中挥之不去,为了给二女儿治病,家中已是债台高筑,在一筹莫展之际,政府帮助解决了全家人的困难,帮着维修房屋,偿还了欠款,购买了生活必须品……
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父亲这些年风里来,雨里去,岁月在他那苍老的脸上刻满了皱纹,齐小红到了二十多岁了,她身残志坚,脸上时刻荡漾着善良和爱的光芒,在村计生协会的培训下,自己在家里做手工活,每月的收入足以维持家用,生活一点点好起来了。在大家的搓合下,与邻村一个患有同样疾病的小伙子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这年秋天,齐文发犹如一片霜后的枫叶,将满腔的绿色,最后的火红全部献给他眷恋的家后,轻轻的飘落了。家中的顶梁柱没有了,齐小红说:“现在我就是这个家的顶梁柱了,我会把这个家撑起来的”。
这样的一个家庭,面对困难没有用消极悲观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没有退缩,也没有逃避。而是选择了自强不息,勇敢的向命运挑战。齐小红带着一家人靠着勤劳的双手,每日凌晨2点就起来赶做手工活,一家人过着朴素的日子,房子不行了,他们就一点点准备材料,虽然离建起一座新房还相去甚远……在困难的时候政府筹款为他们建起了一座新房,考虑到家庭困难,政府除了每年按时发放独生子女光荣费外,又为这样的一个家庭提供了最低保障待遇,加上齐小红和丈夫做手工的每月收入,一家人的日子衣食无忧。
日子好起来了,看着别人家的孩子背着书包上学了,齐小红也想有一个自已的孩子。就在齐小红生下孩子还未满月的时候,一天夜里,一个弃婴被丢在了她家的门口。她本可以有很多种选择,但她却选择爱心的延续,选择了用爱心拯救一个弱小的生命,她把弃婴抱回了家,多一份责任,多一份负担,多一只碗,多一双筷子,生活多了一份艰辛,用她的爱心扶养孩子长大,报效祖国,回报社会。
家中两个孩子、一个老人,坐在轮椅上的齐小红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炼就了坚强的意志,浓黑的眉毛下,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平时,她的嘴角上总是带着甜蜜的微笑,从她的身上你看不到生活的苍桑,看到的是一个对生活充满自信、充满憧憬的中年妇女。她说过:“现在两个儿女上学呢,政府免去所有费用;政府每月给两个孩子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2008年,国家实行独生子女特殊奖励扶助政策,母亲每年领取到1200元的扶助金,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有政府帮助,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感谢党和政府,让我们一家人能过上好日子,我一定尽心的将两个孩子培养成人,将来用我们的爱心回报社会”。
如今一家五口人的大家庭,每天过着有滋有味的生活,早上炊烟升起,齐小红开始了一天的操劳,二个孩子背着书包走进学校,日暮时分,两个孩子像快乐的小鸟飞回到妈妈的怀抱,待星星眨眼的时候,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对于这样一个大家庭来说,尽管生活中有苦也有累,但感受到更多的是政府的关怀,是党的温暖,是幸福的流淌,是承载着希望的未来…….
2011年12月,齐晓红家庭入围了“2011中国幸福家庭倡导活动—勇敢家庭”评选活动,现在以排在了前三名。
阜新市残联宣文科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