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2018.1.26 阜新日报 记者:李晓岑
党的十九大的胜利召开,让家住太平区高德街道祥和社区80岁高龄的党员岳云凌激动不已:“我们一家都感谢共产党,是党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支持和帮助。”
岳云凌一家是一个特殊的“五姓 之家”,这要从30多年前说起。上世纪80年代,岳云凌下岗。为了生活, 她和丈夫办了一个托儿所。一天清晨,一位患有小儿麻痹的中年男子敲开岳云凌家的门,怀里还抱着一个男孩。该男子说,孩子的母亲在孩子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自己又是个残疾人,不方便照顾孩子,希望能将男孩放在这里“长托”。看着襁褓中脏兮兮的男孩,岳云凌心软了,就收下了这个名叫李英启的孩子。一开始男子还按月送来托儿费,后来便不见了踪影。经打听才得知,该男子死于一场意外事故。随着李英启年龄的增长,岳云凌发现他与班里其他孩子不一样,到了4岁大小便还不会控制,她把孩子送到医院,检查结果为智障。
这个消息让岳云凌陷入悲痛,但丝毫没有影响她对孩子的爱。她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为孩子进行康复治疗,在生活上对李英启的照顾也更加细心:“一定不能让这个可怜的孩子再受委屈,奶奶今后就是你的依靠!”
在岳云凌一家几近贫寒的时候, 又有一对母女闯入了她的生活。母亲叫卜秀梅,离婚后精神受到打击,女儿才4岁,名叫郭娜。
岳云凌自己有3个子女,虽然未与她一起生活,但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困难。她也很想帮帮自己的儿女,但是看着这个特殊家庭成员对她的期待,她毅然用自己羸弱的身躯扛起所有人的希望。
后来,岳云凌的老伴儿汪国禄患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老两口 只能靠老伴儿900多元的退休金维持生计。为此,岳云凌常去火车道旁扫煤渣,回家再掺上锯末和黄土做成煤球。她还要洗衣服、做饭、操持家务,硬是把这个家打理得井井有条。
天有不测风云。在岳云凌67岁那年,老伴儿撒手人寰。对于这个特殊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面对困境,儿女们都劝她放弃,可她却总是说:“我不会扔下他们不管!”
日子平淡如水,参半苦辣艰辛,岳云凌始终以姥姥、奶奶、阿姨的身份乐观坚强地生活着。后来,她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天,她佩戴着党徽,笑得格外灿烂。
从最初收养第一个孩子李英启,再到收养卜秀梅母女,30 多年 来,没有人知道岳云凌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岳云凌的事迹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也赢得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个特殊家庭先后被评为全国“五好”文明家庭、辽宁省文明家庭,而岳云凌也被授予辽宁省道德模范和阜新市十大杰出母亲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