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景芳“歌者无忧 骚客无愁”

2017-06-02 12:00    来源:

[字体: ] 打印
  摘自:2017.6.2 阜新晚报 记者:曹宏伟
  
  5月 27日,在友爱桥西侧、海州区韩家店镇西荒村平房区一间简陋的屋子里,记者见到了这位 58岁的中年汉子,国字脸,浓眉大眼,目光炯炯,声音洪亮,衣着朴素,言语朴实。屋里陈设简单,墙壁上挂满了有他参与的活动照片,壁橱内摆放着各种聘书和荣誉证书,靠窗户的案头和墙角立着大大小小的各种石头,上面还写有文字。韩景方说,这是他租来的工作站,不足三十平。在这“方寸之地”,他和记者谈天说地聊人生:多年的奔忙,他没为家里攒下多少钱,却向外爱心奉献数不尽的钱;常年的劳顿,他没给自己添置什么贵重物件,却赢得了阜新市优秀慈善义工、“五老先进个人”、三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四个社区的文化艺术指导员、海州消防大队课外辅导员等诸多荣誉称号和 “职务”。此外,他还是市诗词协会会员,他正在做的便是用爱心奉献的实际行动谱写着一首动人的诗 ——要问“一生劳苦何所求”,韩景方这样说:“让爱心温暖社会,让文化点亮人生。”
  用爱心温暖社会
  韩景方原在阜蒙县王府镇务农,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有一手泥瓦匠手艺的他进城务工。韩景方为人实在,手艺又好,所以一直不缺活儿干,身边还有不少工友投奔他,跟他搭伙。工作中,他还向工友传授他独到的手艺和窍门,传帮带不少“徒弟”,从而带动很多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
  一次,在阜蒙县伊吗图镇,他接了一桩活儿,修炉子、搭炕、维修漏雨的房子。领着工友忙活了一天,结果这家的主人凑不出之前谈好的工钱。看到老两口可怜巴巴的,韩景方心软了,不仅分文没收,临走还带头和工友们拿出三十五十的钱倒贴给人家。
  “老韩手艺好,人更好!”——渐渐的,在业内韩景方小有名气。通过工作接触,韩景方了解到还有不少困难的家庭和人员需要社会来救助和帮扶,更需要有爱心的人来让他们树立起生活的信心。于是,他开始有意识地行动起来,去发现和帮助这些人。
  新世纪伊始,韩景方每天都坚持骑自行车外出,这样,就能有机会遇到更多有困难的人,特别是需要帮助的残疾人。
  2014年 8月末的一天,韩景方在原阜新火车站附近看见一位十几岁的残疾男孩在地上捡东西吃。他顶着灼热的日头,多方奔走,通过民警联系到救助站,使孩子得到救助;有残疾人想创业,租个门脸儿需要装修一下,韩景方听说了,就免费为其装修;盛夏酷暑,他看见环卫工人在街上辛苦地清扫,就自掏腰包买一箱矿泉水送去……此外,引导盲人过马路,帮助肢残人推车上坡,搀扶年老体弱者上楼等等事例更是不胜枚举。
  多年奔走于街头奉献爱心,韩景方还接触认识了不少 “跑民生口”的记者朋友。遇到自来水跑水、路边出现沉陷大坑、公园景区出现随意便溺等现象,他就给记者朋友打电话,借助媒体的呼吁使这些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韩景方用自己的热温暖了身边的人,也让自己感到满足和幸福 ——“到城里来打工赚钱,首先通过你的劳动要让人家得到幸福才能赚到钱,然后你自己才能幸福。同样,我奉献爱心,让别人幸福了,幸福的人就会帮助更多不幸的人,使更多的人得到幸福,整个社会就幸福了。”他信奉鲁迅的一句话: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我们每个人都能奉献爱心,铺就一条爱心路,人人幸福安康,家家安居乐业,就都走上了小康之路。”韩景方想通过文化的感召力量,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加入爱心队伍。
  用文化点亮人生
  除了精通泥瓦匠手艺,以及自悟的装修的活计,韩景方还是个文艺爱好者,尤为擅长演唱经典红歌。同时,由于他为人豪爽,善于交往,早在 2000 年前后,他就利用闲暇,和几个热衷文艺活动的工友在一起唱唱歌,放松心情,解除劳累。慢慢的,跟随韩景方的工友越来越多,这个“文艺队伍”壮大起来,吹拉弹唱,样样有人精通,到 2000年下半年,已经小具规模,能出节目表演的就有10余人。
  文艺队伍的渐次成型,让富于爱心的韩景方有了想法:何不以文艺演出的形式来推动爱心文化的传播,将爱心与文化无缝对接,完美整合?于是,韩景方想到选择光荣院、敬老院、孤儿院、中小学校、军营等地进行义演。
  2000年 11月28日上午,韩景方带着自己的文艺小队,加上媒体记者一行 18 人,来到市光荣院,为老战士义演。虽然初次登台表演,经验不足,加之准备仓促,节目不全,但是,演员们的表演仍然赢得了老战士们的一致好评,现场掌声雷动,气氛热烈。
  首次演出就算成功了!这给了韩景方及团队很大的鼓舞,大家一致表示,要坚持演下去,让爱心文化播撒到任何一个所到之处,为此,他们的文艺小队取名为“民间爱心艺术团”。不仅有许多能歌善舞的文艺人才加入,辽宁工大团委也愿意派出大学生志愿者合作演出。此外,中小学校、爱心企业的文化队伍先后加盟。韩景方家乡的文化站、政府有关部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以文艺演出为载体,以奉献爱心为宗旨 ——韩景方他们创出了一个喜闻乐见的爱心传播形式。就像一团火,渐成燎原之势。之后每年的“七一”、“八一”、新春佳节等各种富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总能看到韩景方“民间爱心艺术团”的精彩节目。除此之外,韩景方还配合街道社区、乡镇村屯开展“普法宣传”“万众健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 育”等活动,以文艺演出的形式,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韩景方每年参与演出不下 30场,一个月就有两三场之多。参与韩景方团队演出的有老中青各个年龄段的人,军人、警察、教师、学生、工人等各个职业的人也都有,还有残疾人文艺爱好者。特别是对残疾人,韩景方给予格外照顾,家里有什么困难,他都会无私地给予帮助。正是有感于韩景方帮残助残的善举,以残疾人为主体的“阳光艺术团”多次参与他组织的演出活动,以身残志坚的现身说法和精彩表演,让爱心文化更加深入人心。
  演出之外,韩景方还带动大家向贫困家庭、寒门学子进行捐款,逢年过节为老人、孤儿送生活用品,进军营搞军民联欢,跟官兵们包饺子、拉家常……总之,韩景方的团队走到哪里,就把欢乐送到哪里,就把爱心留在哪里。韩景方积极奔走,每场演出都要先期与相关方面联系好,还要一一通知每位成员到位。“你名声在外,人家都认你,非你不可!”这是团队成员对老韩的一致认同。至于组织排练,张罗场地、器物等琐碎的工作,韩景方要忙的可太多了……不仅忙活自己的团队,有的学校和社区搞活动时,也要请他做指导,市蒙小、市蒙中、矿工街小学先后聘他为“校外辅导员”,河北、站东、金月湾、新都四季城等四个社区聘他为“文化艺术指导员”,还有两个社区正准备向他下聘书。
  除了实践能力,韩景方还有不俗的思想能力,特别是擅长诗歌创作。海州消防大队的队歌歌词就出自韩景方之手,为此,他被聘为该大队的“课外辅导员”,他的诗作还曾被选入诗歌文集出版,他还有个身份就是市诗歌协会会员。
  韩景方用自己的光照亮了身边不少人,有的从中得到快乐,有的借此燃起新的希望。这“光”就是文化 ——“文化是一种情怀,文化是一种温暖,文化是一种力量。”韩景方用诗句来精炼地概括他对文化的理解。
  用真善美化心灵
  “我是个农民,只有初中文化。”这是韩景方毫不隐讳的。但让人惊讶的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的农民,竟能写出如此富于格韵、精炼质朴的文字。让人不免要试图探问其创作灵感和诀窍自何而来。“无他,无师自通,咋想咋做,也就咋写。”韩景方如是总结。
  记者注意到他收藏的那些石头,几乎每个上面都写有文字。一块上写着“人民万岁”,一块上写着“富贵有路终须到,勤奋智慧土变金”……“每个石头,都会说话,写上去的字,就是石头要说的,石头是有灵性的,也是很坚定的,石与实同音,也代表实在。”韩景方说,“我坚持爱心奉献,就要像这石头一样实实在在,坚定不移!”
  诗言志,石表心。韩景方所做的善行无须浮夸,只需原本道来即可,也不会有什么“唱高调”之嫌,因为秉心而为,至真至善,所以无怨无悔。
  听吧,这是他那嘹亮的歌声:“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正可谓:歌者无忧,骚客无愁;积善为福,行德为乐。
网站地图

主办:阜新市人民政府

协办:阜新市残疾人联合会

阜新市残疾人联合会

官方微信公众号